

新疆棉農超低價賣棉背後:看空全球紡織品市場
中國儲(chu) 備棉管理總公司10月21日再度出手收儲(chu) 新疆棉。
與(yu) 8月底的收儲(chu) 遇冷不同,21日收儲(chu) 時,棉花企業(ye) 爭(zheng) 相殺跌競賣,中儲(chu) 棉按計劃成功收得3萬(wan) 噸新疆棉——該公司計劃在10月21日-31日期間,收儲(chu) 棉花22萬(wan) 噸。
10月20日,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還將視市場情況增加棉花收儲(chu) 量,但未公布具體(ti) 增加量。
有地方棉麻供銷社負責人22日透露,他聽聞增量數底線可能是20萬(wan) 噸,不過收儲(chu) 期間這一數字不會(hui) 公示,但“中儲(chu) 棉的每日收儲(chu) 量都會(hui) 比原計劃增加幾萬(wan) 噸。”
截至10月22日,記者獲悉,當天中儲(chu) 棉的收儲(chu) 量由原計劃的5萬(wan) 噸增加至8萬(wan) 噸。
收儲(chu) 趨熱
10月17日,中儲(chu) 棉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稱,將於(yu) 10月21日-31日期間,緊急啟動22萬(wan) 噸新疆棉收儲(chu) 任務。在新疆庫點,標準級新疆棉的*高到庫收儲(chu) 價(jia) 格為(wei) 12600元/噸。
收儲(chu) 的**天,收儲(chu) 均價(jia) 僅(jin) 為(wei) 12170元/噸,*高收儲(chu) 成交價(jia) 為(wei) 12270元/噸,*低收儲(chu) 成交價(jia) 為(wei) 12000元/噸,均遠遠低於(yu) 上述收儲(chu) 上線。中儲(chu) 棉計劃的3萬(wan) 噸收儲(chu) 任務僅(jin) 花了一兩(liang) 個(ge) 小時便全部完成。
一位參與(yu) 競賣的棉企負責人說,整個(ge) 競價(jia) 過程,企業(ye) 完全是慌不擇路、爭(zheng) 相殺跌,“看著價(jia) 格一個(ge) 勁往下走啊,心裏真不是滋味。”
而就在今年8月底,中儲(chu) 棉曆時11天的棉花收儲(chu) ,僅(jin) 收得8萬(wan) 噸,遠不到15萬(wan) 噸的收儲(chu) 計劃。**紡織網分析師陳曉燕說,中儲(chu) 棉今次收儲(chu) 原本是15萬(wan) 噸,之所以暫定22萬(wan) 噸,正是由於(yu) 8月有7萬(wan) 噸的收儲(chu) 計劃沒能完成。
而8月標準棉的收儲(chu) 價(jia) 普遍在134000元/噸(新疆)、136000元/噸(內(nei) 地)附近。
陳曉燕說,兩(liang) 輪收儲(chu) 境況迥異與(yu) 企業(ye) 成本有關(guan) 。由於(yu) 8月收儲(chu) 的是2007棉花年度的舊棉花,較高的籽棉收購成本以及一年的倉(cang) 儲(chu) 費、貸款利息,這批棉花成本價(jia) 接近14000元/噸。13400元/噸、13600/噸的*高收購價(jia) 吸引力不強。
而10月這輪收儲(chu) ,由於(yu) 是收儲(chu) 2008年度新棉,不存在倉(cang) 儲(chu) 及利息等成本,棉花成本價(jia) 普遍在11400元/噸的水平,“參與(yu) 收儲(chu) ,還存在每噸幾百元的微利空間。”目前,國內(nei) 棉花的現貨價(jia) 格已經跌破12000元/噸。
需求縮減預期
對未來需求市場的悲觀預期,是棉花收儲(chu) 趨熱的關(guan) 鍵因素。
新疆巴州供銷社一棉花負責人介紹,所接觸到的棉企老板這兩(liang) 天都在琢磨著收儲(chu) 的事,“棉花賣不出去啊,隻能趁收儲(chu) 趕緊出手”。
他稱,新疆地區2008年度棉花(2008年9月-2009年8月)預計產(chan) 棉300多萬(wan) 噸,其中本地自用棉僅(jin) 僅(jin) 40萬(wan) 噸,有超過260萬(wan) 噸棉花需要外運銷售。根據新疆發改委發布的數據,在2007棉花年度末(2008年7月),新疆就有172萬(wan) 噸棉花壓庫滯銷。
“新年度的情況隻會(hui) 比上年更糟糕!”上述人士稱。
天津棉花協會(hui) 的報告稱,進入10月中旬後,由於(yu) 虧(kui) 損,風險太大及對後市的不明,天津市絕大多數棉花加工企業(ye) ,已經先後停止了籽棉收購。全市近190家有加工資格的棉花企業(ye) ,目前仍在勉強維持或斷斷續續收購的企業(ye) 不足30家,村間地頭的流動棉販也已大大減少。
上述對棉花需求縮減的預判,在下遊紡織企業(ye) 處得到印證。
江蘇華芳集團副總經理黃葉佳告訴記者,考慮到全球金融風暴,歐美對紡織服裝的消費預計將進一步減少,“未來半年的情況可能*糟糕,我們(men) 都在調整紗線配比,盡量減少用棉量以降低成本”。
他說,公司的棉花庫存量已經大幅下降,目前的存量約能支撐不到一個(ge) 月的生產(chan) ,而過往該企業(ye) 一般會(hui) 庫存3個(ge) 月左右的用棉量。小企業(ye) 的存棉量更低,“幾乎都是隨用隨買(mai) ”。
另外,該公司今年產(chan) 量也較去年預計下滑了5%,歐美訂單下降幅度預計在10%左右。而在山東(dong) 等地,紡企減產(chan) 1/3都算是很正常的。
陳曉燕預計,2008棉花年度國內(nei) 棉花消費總量或在900萬(wan) 噸左右,將比2007年度減少100多萬(wan) 噸(約國內(nei) 1-2個(ge) 月的用棉量),而2007年度的用棉量已經比2006年度減少了接近100萬(wan) 噸(約國內(nei) 1個(ge) 月的用棉量)。
2007年度,我國生產(chan) 棉花800萬(wan) 噸,進口約250萬(wan) 噸。
中國棉花協會(hui) 一高層人士則向記者透露,棉協內(nei) 部預計2008棉花年度國內(nei) 的用棉量會(hui) 在1100萬(wan) 噸,基本與(yu) 2007年度持平。
美國農(nong) 業(ye) 部10月發布的預測稱,2008年度中國的棉花需求為(wei) 1148.5萬(wan) 噸,這比該機構9月的預測減少了5.5萬(wan) 噸。
不過昨日數位受訪期貨分析師都認為(wei) ,棉協和美國農(nong) 業(ye) 部的預估數據明顯偏高。
棉價(jia) 的持續走低,也在佐證需求放緩甚至縮減的預期。
據中國棉花協會(hui) 監測,10月中旬標準級籽棉收購價(jia) 格內(nei) 地平均5.54元/公斤,新疆5.12元/公斤,分別較年度初期下跌0.4元/斤左右。中國棉花價(jia) 格指數從(cong) 9月1日的13464元/噸到10月15日的12512元/噸,每噸下跌近千元。
國際棉價(jia) 跌幅更深。北京中期期貨公司研發部分析師張向軍(jun) 說,美棉指數從(cong) 8月底的每磅72美分下跌至目前的每磅50美分,已逼近30年來的長期支撐位每磅45美分。